健康促进
健康科普丨总痒到抓出血?别只当“过敏”!这湿疹,很多人都弄错了
一到换季或天热,不少人皮肤就开始闹脾气:红一片、痒得钻心,抓破了还流水结痂——可能是湿疹。在皮肤科,湿疹算“常客”,但很多人把它当成普通过敏,瞎处理反而越拖越重。今天就跟大家说清关于湿疹的那些事。
先搞懂:湿疹不是“一种病”,症状分阶段
别以为湿疹就只是“皮肤红痒”,它其实是一大类皮肤病的统称,像婴儿常犯的奶癣、成年人手上反复起的小疹子,都可能是湿疹。最折磨人的是两点:一是痒得睡不着,二是好了又犯。
它的症状还会“变样”,分三个阶段:
急性发作期:皮肤突然红一片,冒出小红疙瘩,严重时会起密密麻麻的小水疱,一抓就破、流黄水,之后结痂。
亚急性期:不怎么流水了,红也退了点,但还是有小疹子和脱皮,痒劲儿没减多少。
慢性期:要是拖久了没好,皮肤会变厚、变粗糙,摸起来像树皮,还可能留色素沉着,一块黑一块白,痒起来一阵一阵的。
另外,不同人长的地方也不一样:小宝宝多在脸和头皮;小孩爱长在胳膊肘、膝盖后面的窝窝;大人则常在手上、眼皮这些嫩地方。
为啥会得湿疹?不只是“过敏”那么简单
很多人说“我对某某过敏才得湿疹”,其实没这么单一。湿疹是“内在+外在”一起作用的结果。
先看自身原因:
如果家里人有哮喘、鼻炎这些过敏毛病,你得湿疹的概率就可能会变高;最近压力大、总熬夜,免疫力乱了;
还有的人天生皮肤“不结实”,健康皮肤像有层“保护膜”,能锁水挡刺激,湿疹患者这层膜“漏了”,水留不住,外界刺激也容易钻进去。
再看外界诱因:
环境里的尘螨、花粉可能诱发;
用的肥皂、洗洁精太刺激也会加重;
天太干或太潮、吃了某些东西,如有人对海鲜、牛奶敏感,甚至皮肤被细菌感染,都可能让湿疹冒出来。
湿疹咋应对?记住“3个关键”
湿疹没法“根治”,但做好管理能少遭罪,核心是“护理+用药+避诱因”:
基础护理:保湿是“头等大事”:
别觉得“皮肤痒就得多洗”,过度清洁会把皮肤的保护层洗没,建议用温和的无香、无刺激的沐浴露,水温37℃左右最好,洗好澡3分钟内赶紧涂保湿霜,厚涂才管用。
用药:别怕激素,但得听医生的
很多人一听到“激素药膏”就躲,其实外用激素是治湿疹的常用药,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,按疗程、选合适的强度会很安全。要是痒得睡不着,医生可能还会开口服药;严重的情况,才需要用其他调节免疫的药。千万别自己瞎买药膏,也别见好就停药,容易复发。
避诱因:自己记“过敏日记”
每个人的诱因不一样,建议平时记一记:今天吃了海鲜,湿疹加重了?用了新洗衣液,皮肤开始痒?把这些记下来,避开能避免的,比如穿宽松的纯棉衣服。
最后澄清3个常见误区,别再踩坑
误区1:湿疹会传染?
完全不会!
它是皮肤自己的炎症,跟别人接触、共用东西都没事,别担心传染给家人。
误区2:得湿疹要忌所有“发物”?
不对!
有人吃鸡蛋没事,有人吃了就犯,盲目忌嘴会缺营养。最好的办法是,怀疑哪种食物有问题,就停吃1-2周看看,没问题再吃。
误区3:保湿霜随便涂涂就行?
不行,得“厚涂”!
比如胳膊肘这些容易干的地方,涂完要觉得皮肤润润的,不是只沾一层。
湿疹是个“磨人的小妖精”,得长期管着。别因为痒得难受就乱抓、乱用药,及时去正规医院皮肤科,让医生定制治疗方案。只要护理到位、用药规范,大多数人都能把湿疹控制住,不用再受“痒到崩溃”的罪。
参考文献
1.中国临床皮肤病学[M]. 第 2 版。南京: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7.
2.Eichenfield LF, Tom WL, Berger TG, et al.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: section 1.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[J]. J Am Acad Dermatol,2014,70(2):338-351.
3.Bieber T. Atopic dermatitis[J]. N Engl J Med,2008,358(14):1483-149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