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服务号

微信订阅号

关注微信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科普 >>健康促进

健康促进

胸痛科普丨心肌梗死后,心脏康复越早越好

字号: + - 14

 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救治成功率逐渐提高,但患者后续的心脏功能恢复、生活质量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成为新的挑战。心脏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,在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越早开展,患者获益越大。

  一、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

 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,继发血栓形成,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阻塞,心肌细胞因持续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。心肌梗死后,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。在急性期,心肌坏死区域出现炎症反应,随后逐渐形成瘢痕组织。这一过程中,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,心脏的几何形状也可能发生改变,如心室重塑,表现为心室扩大、心室壁变薄等,进而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,增加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。

  二、心脏康复的内容

  心脏康复是一个多学科、综合性的治疗体系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运动康复:这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。通过个体化的运动处方,包括运动类型、适当的力量训练、运动强度、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方面逐步调整,从而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。运动康复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,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  2.营养支持: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。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、胆固醇和盐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、水果、蔬菜、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以控制体重、血压、血脂水平,减轻心脏负担,促进心血管健康。

  3.心理干预: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,如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障碍。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评估、心理咨询、认知行为疗法等,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应激,树立康复信心,改善心理状态,提高治疗依从性。

  4.健康教育: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、危险因素、治疗方法、康复注意事项等知识,使其了解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,如正确用药、识别心血管事件的预警症状、定期复诊等,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。

  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,而越早开展心脏康复治疗,患者在心功能恢复、生活质量改善和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等方面的获益就越大。医学专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早期心脏康复的重要性,积极推动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后尽快启动心脏康复计划,并严格遵循安全性和个体化原则,为患者提供全面、科学、有效的康复服务。